广州花都首例“戒酒芯片”植入成功-纳曲酮缓释植入术

酒精依赖 阅读:0 作者:管理员

近年来,一种名为“戒酒芯片”的新型戒酒技术在国内多家医院开展,为酒精依赖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。2025年3月28日,广州华佑医院成功完成花都区首例“戒酒芯片”植入手术,帮助一名20年酒龄的患者摆脱酒瘾困扰1。那么,这项技术究竟如何运作?它的疗效如何?是否真的能一劳永逸?


1. 技术原理:阻断酒精快感,长效抑制酒瘾

“戒酒芯片”并非真正的电子芯片,而是一种盐酸纳曲酮缓释植入剂,通过微创手术植入患者腹部皮下,持续释放药物,抑制饮酒欲望。

手术方式:在腹部切开1-2厘米的小切口,植入10粒药片,手术仅需5-10分钟,术后4小时即可起效。

作用机制:纳曲酮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,能阻断酒精刺激大脑释放的β-内啡肽,使饮酒不再产生愉悦感,从而降低渴求。长效性:药物可在体内稳定释放150天(约5个月),相比传统口服药(需每日服用),大幅提高患者依从性。


2. 临床效果:患者“见酒如白水”,复饮率显著降低

广州华佑医院的李先生(化名)术后表示:“现在看到酒就像白开水一样,不再有强烈的饮酒冲动。”类似案例在全国多地均有报道:

患何晶(16年酒龄)术后彻底戒酒,不再受酒精控制。

广东林先生(10年酒瘾)术后饮酒欲望大幅降低,成功回归正常生活。

临床试验数据:Ⅱ期研究显示,植入组患者重度饮酒天数减少67%,复饮率降至10%以下,远优于传统疗法(复饮率60%-80%)。

1743310519d224b4.jpg

3. 并非“一劳永逸”:需结合心理干预与社会支持

尽管“戒酒芯片”效果显著,但专家强调:它并非万能解药,需配合综合治疗:

生理依赖可控制,心理依赖仍需干预:

酒精成瘾涉及心理、社会因素,单靠药物无法根治。

患者需接受认知行为疗法、家庭支持、康复训练等,防止远期复饮。


适用人群有限:

适合中重度酒精依赖、多次戒酒失败者,轻度依赖患者不建议首选。

肝功能不全、对纳曲酮过敏者禁用5。

潜在副作用:

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植入部位红肿、头晕、恶心等,但通常较轻微。


结语

“戒酒芯片”代表了生物医学在成瘾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,为长期受酒瘾困扰的患者提供了新希望。然而,戒酒仍是一场“生理+心理”的双重战役,患者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,选择最适合的个体化方案,才能真正重获健康生活。